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传承红色精神,太阳成集团tyc国家安全与国防教育教研室于2025 年4月2日组织2024级人工智能2班全体员工,走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开展 “华北英烈垂青史 红色基因永传承” 主题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以“沉浸式教育 + 互动式学习”为特色,通过行前引导、公祭仪式、实地教学、总结升华四个环节,让师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刻感悟英烈精神,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勇担时代使命。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由公司党支部书记、副经理李洁和副经理苗正超带队开展。

华北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合影
行前教育:清明寄哀思 陵园守礼敬忠魂
苏晓娴老师以“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开始,她讲到清明节不仅是踏青扫墓的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凝聚精神的重要载体。清明节习俗如同一条文化纽带,一端连着 “来时路”,一端指向 “未来途”。这些习俗不仅传承了文化,更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许。此次活动旨在使广老员工深刻学习这些青年英烈,用生命价捍卫国家、民族与人民的利益,他们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激励着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担当,不懈奋斗。祁美琪老师重点强调了祭扫礼仪和入园规范。

苏晓娴老师讲解清明节习俗和华北烈士陵园简介

祁美琪老师强调祭扫礼仪和入园规范
公祭仪式:缅怀英烈忠魂
当师生们踏入苍松环绕的烈士陵园,仿佛瞬间被带入了那段充满牺牲与奉献的历史。在庄严肃穆的公祭仪式上,河工师生代表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烈士纪念碑,献上鲜花。全体人员低头默哀,向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英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参加华北烈士陵园集体公祭仪式
现场实践教学:探寻历史真谛
柯棣华纪念园: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
在柯棣华纪念园,苏晓娴老师向大家主要讲述了印度医生柯棣华的感人故事。柯棣华扎根晋察冀边区,在艰苦的条件下,为了救治伤员,他连续三天三夜坚守在手术台前。临终前,他依然心系战斗,嘴里念叨着 “战斗需要我”。柯棣华医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这正是当代国家安全的重要内涵。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为国家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晓娴老师柯棣华纪念园现场教学
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智慧与勇气的见证
张冠群老师以生动的讲述带大家穿越时空。在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前,外墙大型煅铜浮雕以史诗般的笔触,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军民浴血奋战的场景凝固成永恒,那些冲锋的身影与支前的担架,无声诉说着 "人民战争" 的伟力。正门镶嵌的三枚勋章如三把钥匙,共同开启华北革命的时空密码,其光芒穿透纪念馆的青砖灰瓦,将红色基因镌刻在时代坐标上。广场上静默的坦克和大炮镌刻着历史年轮。钢铁躯体在阳光下泛着冷峻光泽,无声诉说 "忘战必危" 的警示。随后,张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馆内复原的地道战场景,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当年战争的激烈与残酷。师生们驻足沉思,纷纷用手机拍摄记录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场景。

张冠群老师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现场教学
白求恩纪念园:无私奉献的国际典范
在白求恩纪念园,徐晓波老师为大家还原了白求恩 “手术台即战场” 的英勇场景。他发明的 “马背医院”,在炮火纷飞中挽救了数千名伤员的生命。而他临终前的遗嘱却只有一句 “继续战斗”。徐晓波老师动情地说:“白求恩写下‘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这种国际主义精神是维护全球安全的典范。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解结束后,师生们自发列队,向白求恩雕像鞠躬致敬,表达对他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徐晓波老师白求恩纪念馆现场教学
总结升华:传承红色基因
活动尾声,苏晓娴老师在烈士纪念碑前进行了总结发言。她以“从历史到未来,红色基因的当代使命”为题,将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串联起来。她强调:“柯棣华的国际情怀、白求恩的人道之光、华北军民的铁血忠魂,都充分说明了国家安全需要信仰来铸就灵魂,需要人民来筑牢基础,需要青年来贡献力量。” 她向全体师生发出号召:“让我们以英烈精神为指引,不仅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更要成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次实践教学将思政课堂搬到了红色热土上,通过沉浸式的学习和互动式的思考,让师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感悟精神。返程途中,员工们围绕 “青年如何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展开了热烈的车厢研讨。参与活动的员工杨文玉说:“只有亲身触摸历史,才能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只有与英烈进行心灵对话,才能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负的使命。”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让红色基因在青年一代中代代相传,让英烈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世界的和平发展而努力奋斗。

杨文玉等三位员工代表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在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前合影
审核:综合办公室
终审:党委宣传部